close

DSC_0550  

我們很少定義一趟旅行的起點。起點大抵是家,從踏出家門那一刻,每一口呼吸都算旅行的記憶 ; 或從離開交通工具那一刻算起,下火車的月台、公車靠站的某條路口、停好車的某個車位......。究竟哪一點是起點,其實很難真正定義,定義了,好像也沒什麼意義。

但如果是站在南屯的萬和路上,開啟一趟旅程,那個起點就有了意義。那起點不只屬於旅行者自己,而是整個南屯,或說整個中。

因為萬和路是中的第一條路,中的起點。

這個起點曾經也是交通要點,北接葫蘆墩(現今之豐原)、南到半線(現今之彰化),車水馬龍、繁華一時。屯墾時對農具的需求量大,當地便逐漸出現許多間打鐵鋪,「犁頭店」這個地名隨之而起,「犁頭店街」也就是今日泛指萬和路、南屯街一帶的南屯老街了。以萬和路作為老街巡禮的起點,帶著好奇向未知出發,那心情,有如屯墾。

DSC_0313  

起點上的萬和宮,是中歷史最悠久的廟宇,明年就要盛大慶祝建廟三百三十週年。入廟前,會發現屋頂正脊上的交趾陶裝飾,是少見的「龍馬負河圖」(一般廟宇都是雙龍戲珠,或是福祿壽三仙翁),「龍馬」是太平盛世時才會出現的神獸,以此為裝飾,也與「萬和」之名相呼應。

DSC_0549  

DSC_0586  

萬和宮最重要的古文物,是廟裡的木製麒麟座香爐,製於清道光二十年,木工精細、漆色雖有些掉落,卻仍然明亮,點燃臥香後,煙會由麒麟嘴裡繚繞而出。媽祖文化節期間(4月13日至5月19日),出借於港區藝術中心「媽祖文物及文創品展」展出,很值得一看。

DSC_0168  

中八大媽祖百年宮廟中,萬和宮的媽祖,是唯一不出門旅行遶境的,但他們獨有的「字姓戲」,熱鬧程度並不亞於遶境。字姓戲是指同一姓氏的宗親,為了慶典而共同集資邀請劇團演戲的傳統,傳承兩百年,如今也只有萬和宮還看得到。早期南屯的居民,大致分為十二大姓氏,隨著時間慢慢增加,現在已有二十八字姓,戲台演出自然是一場接一場。雖說「三月瘋媽祖」,但萬和宮的字姓戲,會一路演到農曆五月廿五,在整個媽祖文化節活動中,為期最長、延續最久,似乎也象徵了早期屯墾居民的萬眾一和。

字姓戲

(字姓戲照片提供:南屯萬和宮) 

萬和宮的媽祖神像數量,比一般天后宮多出許多, 未細數也至少五十尊以上。 一方面因為媽祖屢顯靈蹟,信徒有求必應,於是多次增塑媽祖神像,另方面也跟字姓有關。由於各姓氏都有自己供奉的媽祖,姓氏越增,神像越多,也成了萬和宮的一大特色。

DSC_0581  

除了熱鬧的字姓戲,我更喜歡萬和宮遵循古禮的小堅持:神明專用的中港間(也就是廟宇的中間入口)終年封閉,除了迎神回殿,平時絕不開放 ; 節慶迎賓時,也一定確實擊鼓鳴鐘。即便大部份廟宇為求方便,已用播放CD的方式取代禮樂聲,萬和宮還是在傳統細節上,點點累積。

DSC_0585

DSC_0575  

萬和宮旁的百年餅店林金生香,創立於一八六六年,已傳承五代。其實餅店的店名,原本是叫「金生香」,由於老闆姓林,以往都會在店名前,畫一個圓圈,裡面寫「林」,表示是「林記」的「金生香」餅鋪。沒想到時間久了,林字外圍的圓圈逐漸模糊,店名就變成了「林金生香」。如今不少遊客都會詢問「林金生是創始人嗎?」還真是個可愛的誤會。店內目前還保留了一面紅磚牆,在樸實的氣氛下,嘗一口傳統拜天公用的「餞龕糕」,或是綿密又入口即化的狀元糕,格外懷古。

DSC_0569

DSC_0568

DSC_0571  

順著萬和路往下走,或者說,順著某種淡淡的甜香往下走,也許遠遠就會看到繚繞的白煙,伴隨「碰」一聲巨響,從中南糙米麩店內瀰漫開來。那個聲音、那股氣息,都帶著記憶。米麩,小時候最愛拿來當零嘴的食物。在爸媽的拮据童年中,米麩是買不起奶粉的替代品,到經濟起飛的年代,我卻很不識好歹的恰恰相反,喜歡香香的、帶點結塊的米麩,更甚於沒有甜味的奶粉。中南的米麩先爆過、再磨粉,第二代老闆再加入黃豆、小麥等配方,勾人貪嘴的香氣於是更甚。買了兩包拽在懷裡,密封包裝都包不住的香,還沒回家沖泡,先有了滿足。

DSC_0563 

DSC_0517  

DSC_0521

既然走在犁頭店,理當尋找打鐵鋪。以往興盛的行業,如今也只剩一間「慶隆犁頭店」了。鏗鏘敲打伴隨銀刃鐵鏽,打鐵鋪的色調雖然剛硬,氣氛卻很輕鬆。第一代創始人蔡慶隆阿公,八十歲了還很硬朗,為了展現自家菜刀的鋒利,阿公誇張卻熟稔地用刀削切自己的頭髮,著實嚇壞了我,阿公還呵呵笑地說「妳看,很利啦!」二代蔡添順阿伯則是一邊燒紅鐵夾,一邊笑著說:「來啊,我幫妳燙頭髮。」倒是放棄白領工作的七年級接班人蔡進永,說起繼承祖業,一臉成熟:「如果犁頭店街沒有了犁頭店,我們要怎麼跟下ㄧ代說故事?」

而當他們三代同堂,在火爐邊一起捶擊同一塊鑄鐵,剛硬也變得溫馨,那就是最柔軟最動人的故事。

DSC_0508  

DSC_0480  

DSC_0487

 

由打鐵鋪走回萬和路,犁頭店走回犁頭店,終點也是起點。像三百多年的宮廟、像代代相傳的老店面,文化傳承始於此,永不終。

 

Windy’s Tips

前往南屯老街,開車由國道1號下中港交流道後行至文心路,右轉萬和路即可抵達。萬和宮字姓戲舉行期間為4月30日至7月2日。媽祖文化節期間,可報名參加「媽祖文化專車」平安線,路線為:屯區藝文中心→旱溪樂成宮→梧棲觀光漁港用餐→港區藝術中心 (媽祖文物展+媽祖拼布DIY) →南屯萬和宮→屯區藝文中心。需提前報名,詳情可參考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://www1.culture.taichung.gov.tw/mazu/2013/

 

旅遊資訊:

南屯萬和宮

地址: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51號

電話:(04) 2389-3285

DSC_0584

 

林金生香餅鋪

地址:臺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94號

電話:(04) 2389-9857

DSC_0574  

DSC_0652

 

 

中南糙米麩

地址:臺中市南屯路三段670號

電話:04-2389-3519

DSC_0523  

 

 

慶隆犁頭店

電話:(04) 2389-3199

地址:臺中市南屯區南屯路二段529號

DSC_0325  

 

 

 

 

(本文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告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amwindy 的頭像
    iamwindy

    Windy@旅行是溫柔的叛逆

    iamw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